2010年11月30日 星期二

孫中山的生平事跡

引言
   先生是家喻戶曉的革命家,畢生致力推翻滿清,建立共和,功勛舉世公認,不但受到海內外各地華人的敬仰,在世界上亦享有崇高的聲譽。
孫中山先生與香港關係密切,他在香港接受中學和大學教育,並在此孕育革命思想和籌劃革命起義活動。孫中山紀念館將突顯孫先生與香港的密切關係,讓本地市民和海外遊客緬懷這位一代偉人在港的活動足跡。
孫中山紀念館置有兩個常設展廳,展出多件珍貴的歷史文物,配合多元化的視聽節目,全面地闡述孫中山先生的生平事,以及香港在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的維新與革命運動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我地既探究目的是孫中山的生平事跡

內文

孫中山名文,字德明,號逸仙。1866年11月12日誕生於廣東省香山縣(今中山市)翠亨村。幼年時,家境貧寒,六歲參加農業勞動,十歲始入村塾讀書。      1878年,孫中山隨母親到檀香山探望哥哥孫眉,並在當地學校就讀。這次出國開闊了他的眼界,對他的思想發展起了積極影響。正如他後來所說:“始見輪舟之奇,滄海之闊,自是有慕西學之心,窮天地之想。”
    孫中山在檀香山學習五年後,于1883年回國,又先後就讀于廣州南華醫學堂和香港西醫書院。在學習期間,常與好友陳少白、尤列、楊鶴齡三人議論時政,抨擊朝廷,被時人視為大逆不道,稱為“四大寇”。1892年,孫中山以優異成績畢業于香港西醫書院,開始在澳門、廣州等地行醫濟世。
    1894年初,孫中山北上投書掌握中國軍事外交大權的李鴻章,提出以西方國家為楷模,實行改革,使國家達到獨立富強的目的。由於上書遭拒,更受到甲午中日戰爭慘敗的刺激,孫中山開始放棄對清政府的幻想,走上革命的道路。
資料來源:http://hk.huaxia.com/gdtb/zsxs/zsxsspjjn/2008/11/1172110.html資料來源    ;http://yiming323_2002.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1050991
專題探究計劃書


A: 學生姓名
1: (組長)施建豪
2:徐梓鋒
3:陳惠君
4:鍾卓華

B: 題目:孫中山生平事跡


C: 上述題目與哪個探究範圍有關?(可選擇多項)
今日香港 
全球化
教育 
宗教 
現代中國

 
D: 背景資料、相關概念和知識:革命家


E: 探究目的孫中山貢獻


F: 焦點問題:孫中山提昌的革命

G: 假設(如有):
 

H: 暫定探究進程和初步定出之探究計劃:
  
1.拍照
2.討論定立問題
3.提出問題
4.整理所得答案
5.制作報告
訪問對象:
導遊
組員分工: 拍攝 :施建豪 鍾卓華 筆錄: 陳惠君 徐梓鋒 訪問(連設定題目) :施建豪 鍾卓華             整理資料: 陳惠君 徐梓鋒

I: 探究的重要性及其意義:對中國經濟重要性


J:參考資料:http://www.lcsd.gov.hk/CE/Museum/sysm/b5/index.php
          

                                   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7010031800587

                                    http://www.sunyat-sen.org/sun/1001.php

                                     http://hk.huaxia.com/gdtb/zsxs/zsxsspjjn/2008/11

感想施建豪

我雖然沒有去中山,但我聽同學說也感到得開心。孫中山先生1924年 1月在廣州召開了中國國民党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党綱、党章,重新解 釋了三民主義;同時創辦黃埔軍官學校,訓練革命武裝干部。同年10月在鎮壓 廣州商團叛亂后,應北京政府之邀,他扶病北上共商國事,終因積勞病劇,于次年3月12日在北京病逝。這可看下半生,就算積勞病劇也努力革命,多謝孫中山先生,他用一生換了今日中國和平。       

感想

我去完這個中山之旅,我的得著是知道了更多孫中山的生平, 做了幾多的貢獻,還有孫中山進行的什麼革命,令國家改變了什麼命運,都在這個旅程知得一清二楚了。

感想鍾卓華

去完依次中山旅行團之後,我覺得這次旅行很有意思,因為我到了很多關於孫中山的博物館,例如紅色軍事博物館,孫文紀念公園,中山居住地方等等都很值得我去參觀,而且這些文物故跡真的能夠為我們下一代帶來對歷史更深該的印象。
所以在這次中山交流團令我對孫中山的生平和歷史加深了我的印象,因此令到我獲益良多。

感想陳惠君
我未去中山之前,我唔知道孫中山點解咁受萬民境仰,仲要叫做國父
但係去到孫中山紀念公園,見到國父既石像高高在上,還去到佢既故居,我覺得
佢有無俾人推祟以經唔重要,最重要既係佢既一生以經將整個中國改變了,令到我地中國子民
得益,幫助我們脫離滿清的困苦!

總結
其實中國唔係只係由孫中山開創的,仲要我們一起去努力地將中國開創
引言
   先生是家喻戶曉的革命家,畢生致力推翻滿清,建立共和,功勛舉世公認,不但受到海內外各地華人的敬仰,在世界上亦享有崇高的聲譽。
孫中山先生與香港關係密切,他在香港接受中學和大學教育,並在此孕育革命思想和籌劃革命起義活動。孫中山紀念館將突顯孫先生與香港的密切關係,讓本地市民和海外遊客緬懷這位一代偉人在港的活動足跡。
孫中山紀念館置有兩個常設展廳,展出多件珍貴的歷史文物,配合多元化的視聽節目,全面地闡述孫中山先生的生平事,以及香港在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的維新與革命運動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我地既探究目的是孫中山的生平事跡

內文

孫中山名文,字德明,號逸仙。1866年11月12日誕生於廣東省香山縣(今中山市)翠亨村。幼年時,家境貧寒,六歲參加農業勞動,十歲始入村塾讀書。      1878年,孫中山隨母親到檀香山探望哥哥孫眉,並在當地學校就讀。這次出國開闊了他的眼界,對他的思想發展起了積極影響。正如他後來所說:“始見輪舟之奇,滄海之闊,自是有慕西學之心,窮天地之想。”
    孫中山在檀香山學習五年後,于1883年回國,又先後就讀于廣州南華醫學堂和香港西醫書院。在學習期間,常與好友陳少白、尤列、楊鶴齡三人議論時政,抨擊朝廷,被時人視為大逆不道,稱為“四大寇”。1892年,孫中山以優異成績畢業于香港西醫書院,開始在澳門、廣州等地行醫濟世。
    1894年初,孫中山北上投書掌握中國軍事外交大權的李鴻章,提出以西方國家為楷模,實行改革,使國家達到獨立富強的目的。由於上書遭拒,更受到甲午中日戰爭慘敗的刺激,孫中山開始放棄對清政府的幻想,走上革命的道路。
資料來源:http://hk.huaxia.com/gdtb/zsxs/zsxsspjjn/2008/11/1172110.html資料來源    ;http://yiming323_2002.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1050991
專題探究計劃書


A: 學生姓名
1: (組長)施建豪
2:徐梓鋒
3:陳惠君
4:鍾卓華

B: 題目:孫中山生平事跡


C: 上述題目與哪個探究範圍有關?(可選擇多項)
今日香港 
全球化
教育 
宗教 
現代中國

 
D: 背景資料、相關概念和知識:革命家


E: 探究目的孫中山貢獻


F: 焦點問題:孫中山提昌的革命

G: 假設(如有):
 

H: 暫定探究進程和初步定出之探究計劃:
  
1.拍照
2.討論定立問題
3.提出問題
4.整理所得答案
5.制作報告
訪問對象:
導遊
組員分工: 拍攝 :施建豪 鍾卓華 筆錄: 陳惠君 徐梓鋒 訪問(連設定題目) :施建豪 鍾卓華             整理資料: 陳惠君 徐梓鋒

I: 探究的重要性及其意義:對中國經濟重要性


J:參考資料:http://www.lcsd.gov.hk/CE/Museum/sysm/b5/index.php
          

                                   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7010031800587

                                    http://www.sunyat-sen.org/sun/1001.php

                                     http://hk.huaxia.com/gdtb/zsxs/zsxsspjjn/2008/11

孫中山

引言
   先生是家喻戶曉的革命家,畢生致力推翻滿清,建立共和,功勛舉世公認,不但受到海內外各地華人的敬仰,在世界上亦享有崇高的聲譽。
孫中山先生與香港關係密切,他在香港接受中學和大學教育,並在此孕育革命思想和籌劃革命起義活動。孫中山紀念館將突顯孫先生與香港的密切關係,讓本地市民和海外遊客緬懷這位一代偉人在港的活動足跡。
孫中山紀念館置有兩個常設展廳,展出多件珍貴的歷史文物,配合多元化的視聽節目,全面地闡述孫中山先生的生平事,以及香港在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的維新與革命運動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我地既探究目的是孫中山的生平事跡

內文

孫中山名文,字德明,號逸仙。1866年11月12日誕生於廣東省香山縣(今中山市)翠亨村。幼年時,家境貧寒,六歲參加農業勞動,十歲始入村塾讀書。      1878年,孫中山隨母親到檀香山探望哥哥孫眉,並在當地學校就讀。這次出國開闊了他的眼界,對他的思想發展起了積極影響。正如他後來所說:“始見輪舟之奇,滄海之闊,自是有慕西學之心,窮天地之想。”
    孫中山在檀香山學習五年後,于1883年回國,又先後就讀于廣州南華醫學堂和香港西醫書院。在學習期間,常與好友陳少白、尤列、楊鶴齡三人議論時政,抨擊朝廷,被時人視為大逆不道,稱為“四大寇”。1892年,孫中山以優異成績畢業于香港西醫書院,開始在澳門、廣州等地行醫濟世。
    1894年初,孫中山北上投書掌握中國軍事外交大權的李鴻章,提出以西方國家為楷模,實行改革,使國家達到獨立富強的目的。由於上書遭拒,更受到甲午中日戰爭慘敗的刺激,孫中山開始放棄對清政府的幻想,走上革命的道路。
資料來源:http://hk.huaxia.com/gdtb/zsxs/zsxsspjjn/2008/11/1172110.html資料來源    ;http://yiming323_2002.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1050991
專題探究計劃書


A: 學生姓名
1: (組長)施建豪
2:徐梓鋒
3:陳惠君
4:鍾卓華

B: 題目:孫中山生平事跡


C: 上述題目與哪個探究範圍有關?(可選擇多項)
今日香港 
全球化
教育 
宗教 
現代中國

 
D: 背景資料、相關概念和知識:革命家


E: 探究目的孫中山貢獻


F: 焦點問題:孫中山提昌的革命


G: 假設(如有):
 

H: 暫定探究進程和初步定出之探究計劃:
  
1.拍照
2.討論定立問題
3.提出問題
4.整理所得答案
5.制作報告
訪問對象:
導遊

組員分工: 拍攝 :施建豪 鍾卓華 筆錄: 陳惠君 徐梓鋒 訪問(連設定題目) :施建豪 鍾卓華             整理資料: 陳惠君 徐梓鋒

I: 探究的重要性及其意義:對中國經濟重要性


J:參考資料:http://www.lcsd.gov.hk/CE/Museum/sysm/b5/index.php
          

                                   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7010031800587

                                    http://www.sunyat-sen.org/sun/1001.php

                                     http://hk.huaxia.com/gdtb/zsxs/zsxsspjjn/2008/11/1172

孫中山的出生(陳惠君)

孫中山先生幼名帝象,學名文,字德明,號日新,後改號逸仙
,旅居日本時曾化名中山樵,“中山”因而得名。 
1866年11月12日孫中山出生于翠亨村一個普
通的農民家庭,10歲入村塾讀書,12歲到檀香
山讀書,17歲時回國。1884年與本縣盧慕貞
女士結婚。1886年至1892年先後在廣州、香
港學醫。畢業後,在澳門、廣州行醫,並致力
于救國的政治活動。1894年上書李鴻章遭到拒
絕,遂再赴檀香山,創立興中會,提出“驅除
韃虜,恢復中國,創立合眾政府”的主張。

孫中山(施建豪)

(1866~1925),中國近現代偉大的革命家、政治家,一生致力於推翻封建專制、締造民主共和的事業,領導推翻了清朝統治、建立民國。是海峽兩岸都倍加推崇的人物,在中國大陸,他被稱為「民主革命的先驅」,其巨幅畫像在重大節日時出現在北京天安門廣場;在台灣,他仍被尊為「中華民國」的「國父」。
1866年11月12日,孫中山生於廣東省香山縣(今名中山市)翠亨村一農民家庭。幼名帝象,讀書時取名文,號日新,字德明,1886年改號逸仙,1897年在日本化名中山樵,辛亥革命後,則常以中山爲名。
孫中山少年時代在美國屬地檀香山,先後就讀於英美教會所辦的意奧蘭尼學校和奧阿厚書院。1883-1886年,繼續求學於香港拔萃書室、域多利書院。畢業後,先進廣州博濟醫院附屬南華醫學堂學習,後來轉入香港西醫書院(後幷入香港大學〕學醫。在校期間,他不但努力攻讀醫學,而且還廣泛研讀了西方國家的政治、歷史、軍事、科學書籍,幷結識了不少有志革命的青年朋友。1892年7月,孫中山以最優異的成績在香港西醫書院畢業,曾先後在澳門、廣州等地行醫,「不滿兩三月,聲名鵲起」。
1894年6月,孫中山到天津上書李鴻章,要求改革時政,被置之不理。同年,爆發了中日甲午戰爭,清政府在戰爭中接連失敗,孫中山進一步認清了清王朝的腐敗無能,愈發堅定了救國的信念。遂赴檀香山,在華僑中宣傳革命。這年11月24日,他在檀香山建立興中會,提出了「驅逐韃虜,恢復中國,創立合衆政府」的主張。次年1月,孫中山回到香港,成立了香港興中會,準備在廣州發動起義,因事洩而失敗,被迫逃亡海外。清政府將孫中山作爲重要國事犯到處懸重賞通緝,1896年10月,他在英國倫敦被清政府使館誘捕,後經其老師英國人康德黎營救脫險。此後他在海外16年,先後 5次環游世界,在華僑中廣泛宣傳革命,建立革命組織。
1905年 8月,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政黨--「中國同盟會」在東京成立,孫中山被一致推舉爲總理。在同盟會機關報《民報》的發刊詞裡,他首次提出了「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即三民主義的政治綱領。
以孫中山爲首的革命黨人,積極發動推翻滿清封建帝制的武裝起義,其中孫中山直接領導的起義共有10次。這些起義雖然失敗,卻喚醒了中國人民,敲響了清王朝的喪鐘。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孫中山回國,於同年12月29日被推舉爲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次年1月1日,孫中山到南京宣誓就職,建立了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公布了具有憲法性質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由於立憲派和其他舊勢力對袁世凱的支持以及革命黨人的妥協態度,孫中山被迫於1912年2月13日向臨時參議院提出辭職,幷薦袁世凱以自代。4月1日,在南京正式解職。
袁世凱上台後,逐步實現其變共和爲專制的陰謀,並准備發動內戰消滅南方革命力量。孫中山遂發動二次革命,失敗後被迫逃亡日本。1914年7月,他在東京成立中華革命黨,被推舉爲總理,繼續領導反袁鬥爭。其間,孫中山與宋慶齡在東京結婚。
1915年12月,袁世凱不顧全國人民的反對公然稱帝,討袁護國戰爭爆發。最終袁世凱被迫取消帝制,並於次年一命嗚呼。袁死後,中國仍處於各派軍閥割據混戰的動亂局面。張勛復辟事件發生後,孫中山立即舉起護法旗幟,號召國會議員南下護法。 1917年9月1日,在廣州召開的國會非常會議上,孫中山當選爲中華民國軍政府大元帥,但滇、桂軍閥通過改組軍政府排擠他。1918年5月4日,孫中山辭職並離粵赴滬。自此到1920年11月,孫中山在上海完成了《孫文學說》、《建國方略》、《建國大綱》等重要箸述。
爲了建立一支真正的革命力量,1919年10 月,孫中山把中華革命黨改組爲中國國民黨。此時,俄國十月革命和中國「五四」運動已經爆發。1920年10月,在孫中山的督促下,陳炯明率粵軍攻克廣州。11月,孫中山回到廣州,重新護法軍政府。1921年 5月,孫中山在廣州就任非常大總統,成立正式政府。
1922年6月,陳炯明發動叛亂,孫中山被迫離開廣州再赴上海,二次護法運動又告失敗。此後,孫中山接受了中國共產黨和蘇俄的幫助,提出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1923年初驅逐陳炯明後,孫中山在廣州重建大元帥府,幷派出「孫逸仙博士代表團」訪問蘇聯,邀請蘇聯政治和軍事顧問到廣州幫助中國革命。1924年1月在廣州召開了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黨綱、黨章,重新解釋了三民主義;同時創辦黃埔軍官學校,訓練革命武裝幹部。同年10月在鎮壓廣州商團叛亂後,應當時的北京政府之邀,他扶病北上共商國事,終因積勞病劇,於次年3月12日在北京病逝。
(據新華網、人民網等資料改編) http://www.takungpao.com.hk/100years/body.asp?

孫中山的貢獻

孫中山是最早提倡以革命推翻滿清統治,建立民國政府的革命家之一。由於孫中山早年即接受西方教育,認識西方世界較深,通曉外語,有醫生學歷,在中國內外都享有知名度;是故被多數外國人視為革命領袖。而在國內,多數革命者也認為他的聲望與能力足以成為革命組織的代表人物,也因此孫中山在武昌起義後順利被選為臨時大總統。



孫中山去世後,蔣中正(蔣介石)領導他創建的國民革命軍進行北伐,在名義上完成中國的統一。由於當時參與革命的主要領導人物,特別是蔣中正、汪兆銘(汪精衛)兩人,均為孫培育出來的領導人物,故當時的國民政府當以孫為最高的精神領袖,並推舉三民主義為治國的最高指導。1937年中國抗日戰爭爆發後,孫成為蔣中正之外,凝聚全國向心力的象徵人物之一。國民政府與旗下將領也往往以「保障孫總理的革命成果」為號召,鼓動人民建設和將士作戰。因此到戰爭中後期,孫中山很自然被推舉為中華民國的國父。



對於孫中山的歷史貢獻分析,主要是認為孫中山確係近代倡導共和革命,成功組織成分複雜的各種反滿勢力,並注入西方現代政治理論與憲政思想成分的領導人。而孫中山雖亦重視掌握領袖權力,但較具理想色彩,較能為制度建設之需要而放棄政治資源。孫中山雖倡導武力推翻君主專制,武力弭平軍閥割據,但使用之手段較為溫和,善後措施較為寬容,不採徹底剷除之作法,與蔣介石或毛澤東等強調組織紀律而嚴厲懲處反對者不同。



孫中山亦為中國政治經濟現代化之重要階段性人物。孫中山較全面地整合了近代西方資產階級民主思想的重要成分,包括憲政民主,人民主權(選舉、罷免、創制、複決),權力分立制衡,與社會主義等等。另加上其個人認為有必要保留的中國傳統制度機構--監察權與考試權,形成五權憲法學說。對西方重要思想在中國的普及,具有推動者的作用,促成西化民主派和共產主義派對中國未來建設的深入探索。而孫中山在其中採取某種折衷立場,卻堅持共和民主之憲政體制,至今仍有其價值。

徐梓鋒

孫中山生平事跡(鍾卓華)

http://hk.huaxia.com/gdtb/zsxs/zsxsspjjn/2008/11/1172110.html

感想施建豪

我雖然沒有去中山,但我聽同學說也感到得開心。孫中山先生1924年 1月在廣州召開了中國國民党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党綱、党章,重新解 釋了三民主義;同時創辦黃埔軍官學校,訓練革命武裝干部。同年10月在鎮壓 廣州商團叛亂后,應北京政府之邀,他扶病北上共商國事,終因積勞病劇,于次年3月12日在北京病逝。這可看下半生,就算積勞病劇也努力革命,多謝孫中山先生,他用一生換了今日中國和平。       

感想

我去完這個中山之旅,我的得著是知道了更多孫中山的生平, 做了幾多的貢獻,還有孫中山進行的什麼革命,令國家改變了什麼命運,都在這個旅程知得一清二楚了。

感想鍾卓華

去完依次中山旅行團之後,我覺得這次旅行很有意思,因為我到了很多關於孫中山的博物館,例如紅色軍事博物館,孫文紀念公園,中山居住地方等等都很值得我去參觀,而且這些文物故跡真的能夠為我們下一代帶來對歷史更深該的印象。
所以在這次中山交流團令我對孫中山的生平和歷史加深了我的印象,因此令到我獲益良多。

感想陳惠君
我未去中山之前,我唔知道孫中山點解咁受萬民境仰,仲要叫做國父
但係去到孫中山紀念公園,見到國父既石像高高在上,還去到佢既故居,我覺得
佢有無俾人推祟以經唔重要,最重要既係佢既一生以經將整個中國改變了,令到我地中國子民
得益,幫助我們脫離滿清的困苦!

2010年11月16日 星期二

感想

我去完這個中山之旅,我的得著是知道了更多孫中山的生平, 做了幾多的貢獻,還有孫中山進行的什麼革命,令國家改變了什麼命運,都在這個旅程知得一清二楚了。

by:Tsui Tsz Fung
資料來源    ;http://yiming323_2002.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1050991

內文

孫中山名文,字德明,號逸仙。1866年11月12日誕生於廣東省香山縣(今中山市)翠亨村。幼年時,家境貧寒,六歲參加農業勞動,十歲始入村塾讀書。      1878年,孫中山隨母親到檀香山探望哥哥孫眉,並在當地學校就讀。這次出國開闊了他的眼界,對他的思想發展起了積極影響。正如他後來所說:“始見輪舟之奇,滄海之闊,自是有慕西學之心,窮天地之想。”
    孫中山在檀香山學習五年後,于1883年回國,又先後就讀于廣州南華醫學堂和香港西醫書院。在學習期間,常與好友陳少白、尤列、楊鶴齡三人議論時政,抨擊朝廷,被時人視為大逆不道,稱為“四大寇”。1892年,孫中山以優異成績畢業于香港西醫書院,開始在澳門、廣州等地行醫濟世。
    1894年初,孫中山北上投書掌握中國軍事外交大權的李鴻章,提出以西方國家為楷模,實行改革,使國家達到獨立富強的目的。由於上書遭拒,更受到甲午中日戰爭慘敗的刺激,孫中山開始放棄對清政府的幻想,走上革命的道路。
資料來源:http://hk.huaxia.com/gdtb/zsxs/zsxsspjjn/2008/11/1172110.html

   
引言
   孫中山先生是家喻戶曉的革命家,畢生致力推翻滿清,建立共和,功勛舉世公認,不但受到海內外各地華人的敬仰,在世界上亦享有崇高的聲譽。
孫中山先生與香港關係密切,他在香港接受中學和大學教育,並在此孕育革命思想和籌劃革命起義活動。孫中山紀念館將突顯孫先生與香港的密切關係,讓本地市民和海外遊客緬懷這位一代偉人在港的活動足跡。
孫中山紀念館置有兩個常設展廳,展出多件珍貴的歷史文物,配合多元化的視聽節目,全面地闡述孫中山先生的生平事,以及香港在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的維新與革命運動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我地既探究目的是孫中山的生平事跡

孫中山生平